鄉村科學課 點亮科學夢(解去九宮格碼·教育優質均衡發展)_中國網


忻元華在四川省越西縣越西中學上科學實驗課。

本報記者 游 儀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廖村小學的學生在展示科普活動作品。

廣西科技館供圖

河南固始縣鄉村科學課教師張建濤——

在大別山北麓撒下科學的種子

本報記者  張文豪

“丁零零……”課堂鈴聲響起,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張廣廟鎮第一小學四年級二班的學生興奮起來。坐在后排的學生伸著腦袋,想看一下張老師又帶來了哪些新“道具”。

固始縣地處大別山北麓。85后張建濤是這所鄉村小學的科學課教師,也是孩子們眼中的“魔法師”。

課堂上,張建濤走到教室中間,從口袋中拿出一架紙飛機。隨手一甩,紙飛機在瑜伽教室孩子們頭頂滑出優美弧線,又準確飛回他的手中。“哇!”學生們瞪大眼睛發出驚嘆,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

這只是暖場環節。只見張建濤擲出紙飛機,斜端著一個紙板、托著紙飛機一路小跑。紙飛機很“聽話”,穩穩地懸浮在紙板上。面對學生們的驚訝,張建濤順勢講解氣流的知識,并結合紙飛機講升力。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這些小實驗背后是空氣動力學、斜坡氣流原理。“一張紙片、一個紙板瑜伽場地,都可以成為科學課的教具。”張建濤說,“把深奧的科學知識,融入好玩的小實驗中,就會讓課堂兼具信息量與吸引力。”

做好科學課教師,并不容易。張建濤教齡不長,更非科班出身。為讓科學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張建濤自學理論知識,借助網絡學習制作教具。通過一步步摸索,張建濤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水火箭”“空氣炮”“無人機”……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被他搬到課堂上,教學場所也不再局限于教室。

“為什么風輪會轉動?”“為什么紙飛機可以轉彎?”“為什么‘水火箭’可以飛這么高?”……隨著實驗課的深入,學生不斷提出心中的疑惑,張建濤則在回答學生一個又一個的“為什么”中,傳遞科學知識。

這幾年,張建濤也會通過“走教”“送教”等方式,和周邊鄉鎮學校師生交流,推動科學課普及。他發現,喜歡科學課的學生越來訪談越多,科學課教師隊伍也在逐漸擴大。

“近年來,我們著力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大力培育科學課教學隊伍。”固始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洪念國介紹,目前,全縣有科學學科專職教師66人,配備青少年科技輔導員217名、兼職教師286名,累計投入約1670萬元,為100多所學校提供實驗器材,完善實驗室建設。

張廣廟鎮第一小學科學實驗室內,擺放著各種瓶瓶罐罐,這都是師生們一起制作的實驗器材。“我想成為一名科學家”“我要成為一名宇航員”……孩子們用稚嫩的筆觸寫下寄語,用透明膠帶粘在飲料瓶上。這些瓶子將被制成“水火箭”,承載著孩子們的夢想,飛向廣闊的天空。一粒粒科學種子,正在大別山北麓生根發芽。

張建濤給科學實驗室取名“雛鷹”。“希望有朝一日,孩子們會像鷹一樣,帶著夢想,在藍天中自由翱翔。”張建濤說。

廣西開展科普大篷車活動——

一場家門口的航天科普

本報記者  祝佳祺

“這是航天衛星的兩翼,是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地方。”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第五小學的三年級學生李杰峰驕傲地展示著親手組裝的模型,他希望將來能從事航天工作。

這是一場由中國科技館指導,廣西科時租場地協主辦,廣西科技館、廣西科協團委、梧州市科協承辦,藤縣科協協辦的“小村莊的太空夢”科普大篷車系列活見證動。在藤縣中和陶瓷交易中心展館教室內,當地學生正在科技輔導員指導下組裝航天模型。

除此之外,流動科技館科普展教、航天科普講座、3D科學家精神電影展播等科普大篷車系列活動,也吸引了不少師生前來參加。

“異形齒輪”“視錯覺鐘”“魔鏡”“磁阻尼”……數十項科普展教模塊前,孩子們按照提示操作,親身體驗科學的奇妙,再通過閱讀模塊展板上通俗易懂的說明,獲取科學知識。

“戴上眼鏡看電影,就像自己在翱翔,感覺很神奇。”觀看3D電影給藤縣第五小學的陳亦然留下了深刻印象。

“3D電影不算新技術,但鄉村的很多孩子都沒接觸過。于是,我們研發了可攜帶的3D電影放映設備,把3D電影送下鄉,受到了廣泛歡迎。”廣西科技館展品資源管理部主管王書林說。

2020年,中國科技館聯合廣西、云南等地發起“小村莊的太空夢”科普大篷車活動。近4年間,“小村莊的太空夢”活動已走進百色、桂林、河池、梧州、貴港、南寧等地。

藤縣的活動結束后,科普團隊一路向西來到了貴港市平南縣。“冥王星太小了,已經退出了太陽系的‘行星圈’。”平南聚會縣鎮隆鎮廖村小學的教室內,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正繪聲繪色地講解天文知識。臺下,小學生們坐得筆直,聚精會神地聽著。

“劉老師講的內容有趣易懂,讓我收獲很大。”廖村小學四年級學生楊文華說,“我們平時很難有機會接觸這么專業的老師。”

“鄉村的天文科普教育較為薄弱,優質師資更是稀缺。”王書林說,“每次活動我們都會留意發展有意愿、有能力的教師、專家成為我們的科普志愿者。”

“許多孩子都渴望開眼界、長見識,表現出對科普的濃厚興趣。這也讓我們鼓足干勁,努力為更多孩子打開科學世界的大門。”從2020年開始,劉勇每年都參與廣西的“小村莊的太空夢”科普活動。

“今后,我們會整合各類科普資源,開展更多生動活潑的科普活動,將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傳播到更多地區。”王書林說。

浙江寧波牽手四川涼山開展教育幫扶——

“銀發”支教團帶來實驗課

本報記者  游  儀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越西中學操場上,在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倒計時中,一支“水火箭”升空。看著孩子們歡呼雀躍,站在一旁的忻元華很開心。

今年78歲的忻元華來自浙江寧波,這是他第六次走進涼山州,給大山里的孩子們帶來科學實驗課。

在越西中學,下午5點,6張課桌圍成半圈,學生湊上前。一雙大手靈巧地將酒精噴進塑料瓶中。3秒鐘后,“砰”的一聲,瓶子飛速沖向教室角落,孩子們發出一陣驚呼。

“我模擬的是燃氣瓶在密閉空間的爆炸過程。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家里若是出現可燃氣體,千萬不能開排氣扇,小心產生火花。”忻元華用自制的簡易高壓裝置做了一場科普。磁懸浮轉蘋果、簡易電動機、三分鐘制冰……這樣的小實驗,他一堂課要做十幾個。

仔細一看,實驗教具材料簡單,多是忻元華親手做的。從塑料瓶到舊電線,這些材料都是身邊的廢舊物品,經過忻元華的手,就能變成科學課實驗教具。

忻元華和支教的緣分,還得從2015年說起。從寧波一所高校副校長崗位上退休后,他發揮自動化專業優勢,在中小學校、社區里做科普講座。2015年,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忻元華參加了支教志愿者團隊。此后的9年里,從湖南溆浦到甘肅隴西,再到四川涼山,忻元華帶著自制的科學教具,跋山涉水,把科學知識帶進大山,點燃孩子們對科學的熱愛。

支教期間,為了給孩子們上課,忻元華一大早要爬過上百級臺階;為不耽誤上課,他有時候煮幾個雞蛋,就當一頓早餐。在忻元華看來,支教并不只是付出,在這個過程中,他同樣收獲良多,“孩子們的驚奇與熱愛,是我堅持下來的動力”。

如今,忻元華收了個“徒弟”——越西中學物理教師李代福。22歲的李代福跟著忻元教學華制教具、做實驗,給孩子們上科學課。

早在2021年6月,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就與四川省涼山州教育和體育局達成對口協作框架協議,將寧波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向涼山州輸送。2022年,寧波市對涼山州開展長期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向當地11個縣的10多所學校輸送校長和教師。今年5月,由寧波市委老干部局同寧波市教育局、涼山州委老干部局同涼山州教育和體育局共同主辦的銀雁支教行動啟動。忻元華擔任團長,帶領退休教師支教團隊在涼山州開展教育幫扶。

“我相信,在社會的關愛與教師的幫助下,大山里孩子們的路會越走越寬廣。他們心中埋下的科學種子,終有一天會破土而出、發芽開花。”忻元華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