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们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进乡村全面振查包養兴不断取得新成效)_中国网


核心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地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进行了哪些新探索?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积累了哪些新经验?今后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根据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镜头】

近日,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南口村,供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改造完工。

63岁的村民郭书魁在改造完成的厨房里刷锅洗碗,“现在上下水管道都建好了,用水方便又卫生。不像以前,用完的水要收集在桶里,倒到门外,村道上都是污水,一到夏天苍蝇乱飞,冬季结冰还不安全。”

不只是完善供水工程体系,南口村的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也在持续推进。

傍晚时分,村民马立国开车回村,直接将车停进了停车场。往家走的路上,村中主街道路基已平整好,正为铺设沥青路面做准备,通到家门口的小巷铺好了水泥路面。马立国说:“沥青街道开起来顺畅,门包養網前小巷走起来舒心,村里条件跟城里差不多了。”

南口村党支部书记李魁英介绍:“这几年村里陆续规划建设了停车场、村民文化广场,在原有基础上将村里主路拓宽1米左右,铺上沥青后再利用有效空间栽种绿植,村民出行更方便,村庄也更美了。”

用上放心电,也是村里人关心的大事。南口村积极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民自筹一部分,财政奖补一部分,在村内的主要道路、小广场等地添置了太阳能路灯。

“120盏太阳能路灯,不耗电就能照亮全村,这样的变化从前真不敢想。傍晚光线一暗,路灯就会自动亮起来,平均每天照明时长有8个小时。”李魁英算起太阳能路灯的“经济账”:每根8米高的灯杆,照亮范围为四周30多米,亮度超过普通灯泡。总体算下来,全村每年可以节约照明费用2万多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好更要护好。南口包養網村党员干部划定责任区域,对水、电、路、照明这样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

李英蕾是南口村的“水管家”,负责全村供排水管道问题维修。有一次,李英蕾在微信群里看到多名村民家里停水了,立即带上工具出门,包養網查看几个点位后,在村外沟渠发现水源地通往村里的供水主管道断裂。他马上找来附近几名村民帮忙挖出地埋主管道,对断裂部分进行更换。不到两小时,汩汩水流又顺着管道输送到村民家中。

【专家点评】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书秦:

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深刻改变了乡村面貌,让农村居民拥有可感可及的获得感。但由于发展基础较弱、历史欠账等原因,目前村内道路硬化、自来水稳定供给、寄递物流等基础设施的短板依然比较突出。下一步,要根据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推进乡村建设,既要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也要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与此同时,要强化规划引领,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让农民想建设、愿意干、能参与。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效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引导农民全过程参与。

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

【镜头】

“颐养之家就在村里,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市里的医护人员定期来给我们检查身体,日子过得舒心。”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石山村89岁的村民林国英说。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独居老人养老问题?为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渝水区启动颐养之家医养结合试点项目,通过新建、改造、租赁村民房屋等方式,在各村建起颐养之家,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原来一个人在家,经常有一餐、没一餐,现在每天有现成的热菜热饭吃,还能和老伙伴们一起打打牌、聊聊天,身体、精神都好了不少。”下村镇罗家边村村民黄茂圣已在颐养之家住了一年时间。

医养结合,让养老更有“医”靠。渝水区与新余市中医院对接,由市中医院委派医生定期到各村坐诊,乡镇卫生院委派医生协助坐诊,村医每日坐诊,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每次市中医院的医生来,我都早早地到诊疗室,拔一拔火罐,祛祛湿气。”林国英说。在石山村颐养之家,医生会为老人艾灸、中药足浴……每逢节假日,还有志愿者给老人送米、油、鸡蛋等物品。

渝水区颐养之家运行经费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350元的标准,老人自费一部分,市、区、乡镇分别补贴一部分,逐步改变了过去乡镇公办敬老院规模有限、供给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家庭养老供给缺位的状况。

目前全区182个行政村建成运行颐养之家304个,吃住一体点33个,入住老人4528人,对有需求的老人实现基本覆盖。

渝水区还积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珠珊镇卫生院每年组织1至2名乡村医生到市区医院培训学习,目前镇卫生院有7人持有全科医师证,村民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专家点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立体化覆盖。但从整体来看,城乡公共设施的布局仍存在不均衡问题。对此,应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在城乡范围内建立统一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应提升乡村学校、医院对农民的吸纳能力,推动医疗和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

近年来各地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资源用于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但在一些地方存在公共设施被闲置现象,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对此,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基于县域构建城乡教育、医疗资源的共建共治共通共享机制,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双向流动,提高利用效率和供给质量。

联通生产与生活,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镜头】

走进湖北省秭归县两河口镇,街道干净整洁,河渠清澈见底,村组道路上看不见一点垃圾。这得益于当地因地制宜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要先跟村民讲明白道理,要让大家知道这是件好事。”两河口镇太坪村党总支书记邓邦红说。

不只是太坪村,经过动员宣传,垃圾分类投放已经融入了两河口镇村民的生活。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两河口镇12个行政村、125个村落将垃圾分类知识和环保理念宣传到各家各户,垃圾包養行情分类成了村里的“新风尚”。

垃圾分好类,如何处理?秭归县向各村推广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治理的包養網理念,鼓励村民将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

“剩菜剩饭拿去喂猪;烂了的水果、中药渣倒进沤肥桶用作肥料;纸壳子、烂木头、枝子棒棒这些,晒干可以引火……”邓邦红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向村民们普及,让“枝枝草草变燃料、易腐垃圾变肥料、剩饭剩菜变饲料、纸壳瓶罐变钞票、有害垃圾不乱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太坪村将玉米秸秆粉碎做成了牲畜饲料,云盘村将玻璃瓶用来做庭院里的装饰墙……垃圾变废为宝,点亮美丽乡村。

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垃圾少出村、不出镇,大大减少了各村垃圾清运任务和成本。截至目前,两河口镇农户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率达70%,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达98%。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秭归县也十分注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治理。

秭归县是脐橙之乡,也分布着60多家养殖场、3万多户养殖户。秭归县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引入经营主体,通过收集养殖鲜粪污,经过预处理、混合、发酵、再调制、粉碎等程序,形成生物有机肥,输送给种植脐橙的农户。随着橙农们绿色种植理念增强,生物有机肥的需求量增加很快,过去被嫌弃的畜禽粪污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秭归还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山区“果—沼—畜”模式,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1万亩,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无害化处理率达75%,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示范县,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广大农民福祉和健康,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应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比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探索源头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利用路径,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同时,应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汇聚全社会参与乡村建设的合力。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要激发村民有效参与的内生动力。还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将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挖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体验等功能,从单一的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等转变,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我国发现首个深水深层亿吨级油田_中国查包養app网

“南海八号”钻井平台在开平南油田进行钻探作业(2023年5月18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深圳3月8日电(记者印朋)中国海油8日宣布,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该油田包養網是全球核杂岩型凹陷最大的商业发现。

开平南油田位于南海东部海域开平凹陷,距离深圳市约300公里,平均水深超过500米,最大井深4831米,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发现井钻遇包養油气层100.6米,测试平均日产油气超过1000吨油包養当量,刷新了我国深水深层油气测试产量纪录。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总地质师刘军说,开平凹陷地质条件复杂,断裂纵横交错,勘探难度极大,在新的地震资料基础上,深化烃源岩分布和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明确油气富集区,重新评价资源量,202包養3年以来在开平南地区密集部署探井,其中4口探井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证实了开平凹陷烃源潜力,成功发现了开平南亿吨级油田。

中国海油首席包養網执行官及总裁周心怀说,相比于浅水、中浅层传统勘探领域,我国深水深层领域的勘探程度很低,是未来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的重要接替区。

“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科研攻关,创新地质认识,推动海洋深水深层油气地质理论和工程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逐步取得渤中26-6亿吨级深层油田、宝岛21-1深水深层气田等规模油气发现。开平南亿吨级油田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我国深水深层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周心怀说。

1   2   3   4   5   >  

口岸见证中国中亚经贸合作走查包養app深走实_中国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16日电(记者孙少雄、房俊伟、蔡国栋)日前,一辆载着84米长风电叶片的汽车从新疆塔城的巴克图口岸缓缓驶包養出,开往哈萨克斯坦。

三一(包養網塔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严通说,该设备将用于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风电项目,该项目含8台单机容量625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50兆瓦,落地后将为哈萨克斯坦风电清洁能源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注入强大动能。

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沿边省份,新疆拥有17个常年开通的国家一类口岸,其包養中11个口岸面向中亚地区。今年以来新疆多个口岸正开展针对性包養網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进一步织密织牢对外开放经脉网络。

在巴克图口岸,国际物流园铁路专用线项目、巴克图至哈萨克斯坦阿亚古兹铁路前期工作等正稳步推进。

在阿拉山口口岸,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线工程顺利推进,工程建成投运后,阿拉山口至中亚、欧洲等方向的通关能力和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在伊尔克什坦口岸,阻碍货运效率的“Z”字形口岸公路问题将有望通过架桥拓路方式得到解决。

今年32岁的吉尔吉斯斯坦货车司机艾特姆·萨拉已经在国际货运线路上跑了8年运输。这些年里,他真切地感受着伊尔克什坦口岸的巨大变化。

“口岸住宿条件变好了,工作机会多了。”艾特姆·萨拉说。以前他每月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往返一次,而如今,随着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他在这条线路上每月最少往返三次。

不仅开行频次变多、收入增加,艾特姆·萨拉的货物品种也从一开始的百货为主,逐步向机电产品、跨境电商货物等拓展。

近年来,新疆依托区位优势,加快打造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推动贸易产业从单一的“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变。

目前,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已有15家保税加工企业入驻,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其中一家。这家公司用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生产的“哈麦面”品牌挂面,在中国市场深受欢迎。企业负责人尹飞鸿告诉记者,今年3月,公司和哈萨克斯坦企业签署了5万吨小麦进口合同,首批小麦已通过铁路运输运抵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

截至5月13日,2023年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散粮铁路专用线开行18列,累计从中亚进包養網心得口粮食56970吨。

此次从新疆返回吉尔吉斯斯坦,艾特姆·萨拉驾驶的是一辆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

2018年5月,国际公路运输系统正式在中国落地实施,伊尔克什坦口岸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口岸之一。

“TIR车辆仅需在起运地和目的地办理海关手续,免除过境国海关检查。”新疆伊尔克什坦海关监管科副科长米娜瓦尔·依拉木说,这能够大大提高国际贸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米娜瓦尔·依拉木表示,随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贸易不断发展,伊尔克什坦口岸将在国际道路货运中发挥更大作用。

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新疆对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额达531.8亿元,同比增长84.5%,占同期新疆外贸总值的78.1%。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列新疆前三大贸易伙伴。

新华全媒+·萤火·青春丨儿时沙海,如今查包養網站比較花香扑面——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郭玺的治沙故事_中国网

包養網比較

4月11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包養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浇灌植被。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一带一路故事绘|授人以渔——中国农业技术助力苏里南查包養經驗农户增收致富_中国网

4月3日,在位于苏里南萨拉马卡区的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农业专家准备前往大棚授课。

阿什温·杜基是住在加勒比国家苏里南萨拉马卡区的一名青年农户,他也是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技术援助项目所帮扶包養的农户之一。从前,杜基家里经济困难,连买农具都要向亲朋好友借钱。如今,得益于中国专家带来的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苗,杜基种植的作物产量翻了一番,年收入也增加了一倍。

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技术援助项目于2022年启动。该项目计划举办10期集中培训班,目前进行到第三期。中方派遣相关专家赴苏开展农作物引种、选育、繁育、栽培等试验以及农业技术包養培训与推广,帮助当地学员了解中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掌握实用农业种植技术,培养学员的现代化农业管理理念,逐步提高苏里南农业技术科技含量。

新华社记者 包養李梦馨 摄

包養網排名   

世界读书日丨西藏墨脱:书香飘洒“秘境莲去九宮格交流花”_中国网

教學4月22日,人们在墨脱“莲花书屋”阅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举办赠书、换书、品书活动,倡导全民阅读。

据墨脱县新华书店经理桑旦卓玛介绍,阅读在这里時租會議小樹屋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未通公路时连学生的课本都要靠人力走山路背进来,一本课本往往几名学生共用,学完还要传给下一届学生;其他书籍更是在爱书之人手中传阅不停,成为稀缺物资。2013年10家教月31日,墨脱第一条公路全线通车,书籍的匮乏从此成为历史,赠书、换书活动已然成为对过往的個人空間一种纪念。

现在的墨脱县,新华书店颇具规模,足以满足人们的购书需求;县图书馆也建成藏书一万多册的“莲花书屋”,环境优雅,成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享受“诗和远方”的网红打卡地。

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瑜伽場地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_中去九宮格會議国网

瑜伽場地

4月25日,牧民牵着驼羔入场。

当日,2024年“苍天千峰驼羔”小樹屋文化小樹屋旅游系列活动在九宮格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個人空間纳旗开幕訪談。此次活动包含赛骆講座驼、驼羔选美、赛马、射箭等富有特色的文体项目,吸引了当地及周边省市大量观众参加。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舞蹈場地

“十四冬”全天综合 | “四金王”不满足查包養心得_中国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9日电(记者王君宝、于嘉、戴锦镕)尽管19日气温有所下降,但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热度不减,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赛场外,各类文化活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体验,向外界展示内蒙古的魅力。

2月19日,重庆队包養平台推薦选手王强在比赛中庆祝胜利。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19日的雪上项目比赛产生多枚金牌,其中越野滑雪公开组男子团体短距离(自由技术)比赛,中国越野滑雪领军人物王强搭档吾尔开西·库尔班江为重庆队拿下冠军,这是王强在本届冬运会上获得的第四块金牌。这包養名1993年出生的滑雪名将期待在自己参加的六个项目上全部夺金。

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公开组男子双人比赛包養網比較中,河南选手付俊逸弥补了单人赛中的遗憾,拿下金牌。

在乌兰察布市凉城赛区,有“包養網雪上跑酷”之称的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赛在紧张刺激的你追我赶中产生四枚金牌。

2月19日,吉林队选手叶康佳在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赛比赛后。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海拉尔赛区在前日结束短道速滑比赛之后,当天没有金牌诞生,但冰壶比赛持续进行。在混双半决赛中,黑龙江队以10:2大胜吉林队,福建队通过加局以8:7险胜北京队。作为曾为中国冰雪运动在国际赛事中创造佳绩的项目,拼搏与传承是冰壶赛场重要的关键词。无缘四强的41岁老将刘锐说:“我们是一场一场拼过来的。作为场上年龄最大的队员,真的是坚持过来的。我将继续传承冰壶运动和冰壶精神,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

同一赛区的冰球项目则继续进行青年女子组比赛,A组的北京队、四川队分别战胜黑龙江队和河北队,提前晋级半决赛。

包養行情

2月19日,北京队(右)与黑龙江队球员在比赛中开球。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入夜,各赛区赛场安静下来,海拉尔的室外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但在往日时光音乐厅,一场惠民演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感受到内蒙古的热情似火。《鸿雁》《莫尼山》……额尔古纳乐队通过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展示着内蒙古的辽阔与热情,歌曲中蕴含的冰雪、草原等元素,与热烈的赛事相呼应。

20日,雪上项目将继续产生多枚金牌,冰壶将进行混双金牌赛。此外,因天气原因,原定于20日开赛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两项赛事推迟举行。

让中美青少年友谊之树茁壮成长——记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查包養行情学团中国之旅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题:让中美青少年友谊之树茁壮成长——记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中国之旅

新华社记者

1985年,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一个农业考察团访问美国。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小镇,他结识了几位普通美国民众,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书写下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如今,在习近平主席关心下,一批来自马斯卡廷的美国中学生,飞越大洋、跨越万里,来到中国访问交流,同中国伙伴们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友谊传承”之旅。

“不同并不会阻止我们成为朋友”

“很高兴有机会到中国来”“一路上我都很兴奋”“北京的马路很宽阔,道路两边的鲜花真漂亮”……

4月17日,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抵达北京,开启为期8天的研学之旅。在酒店大堂,拖着行李、还在排队办理入住的美国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与前来迎接的中国学生分享起各自的见闻和感受。

这是今年第二批到中国交流学习的马斯卡廷中学生。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随后,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致信习主席,表示希望马斯卡廷中学也参与这一计划。在习近平主席关心下,1月24日至30日,马斯卡廷中学首批20多名学生来华交流访问。

此次研学团中的32名学生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为帮助他们更快适应中国生活,来自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32名中国学生与他们一一“结对”,共同踏上友谊之旅。

北京是研学营的首站,春意盎然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庄严宏伟的故宫、巍峨雄伟的长城和书香满园的中国学校,都给来自大洋彼岸的师生们留下深刻印象。

18日下午,研学团一行来到科学家钱学森的母校——北包養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准备了热烈的欢迎活动,中美青少年一同体验古琴、投壶、京剧、民族舞蹈等一系列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

“我喜欢跳舞,在美国也常跳。今天体验的中国民族舞蹈,与我平时在美国跳的舞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这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真是让人难以忘怀。”美国学生阿乔·阿贾布激动地说。

服装设计体验课上,凯登·卡利格在中国小伙伴袁弋凡的鼓励下,穿上了一件自己参与设计、带有中国元素的白衬衫。面对媒体镜头,15岁的凯登·卡利格略显羞涩:“这里有很多高大的建筑,跟我的家乡不太一样。我和中国小伙伴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交流起来也还有一点语言上的障碍,但我能感受到她的友好和帮助,我很感谢。”

袁弋凡说,她跟凯登·卡利格年龄相仿,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彼此在课程安排、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不少不同。“但这些不同并不会阻止我们成为朋友。我们互相分享了生活里的趣事和烦恼,发现我们都喜欢坐过山车和逛主题公园。”

19日一早,研学团一行来到八达岭长城。微凉的山风中,同学们举目远眺,披上新绿的燕山山脉巍峨绵延,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美国学生里斯·斯蒂芬斯说:“连绵不断的山脉让我想到了美国,我的家乡。这里很美,人们比想象中更热情。我喜欢旅游,希望有一天能再来中国到处走走。”

“共同种下一棵属于我们的友谊之树”

20日,研学团一行来到河北,在鼓乐队热情洋溢的欢迎曲中走进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与这里的小伙伴们一同学古诗、打乒乓球、包饺子……

习近平主席在艾奥瓦州的老朋友卢卡·贝隆、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国友好委员会主席丹·斯泰恩、1985年石家庄市赴美农业考察团成员白润璋等双方友好人士,为年轻一代讲述了习主席1985年访问马斯卡廷以及中美人民跨越时空、真诚交往的故事。

每每听到动人之处,现场不少孩子流下感动的眼泪。

4月20日,中美学生来到河北正定“中美友谊传承青年林”,结伴种下“友谊之树”。(新华社记者张粲 摄)

17岁的中国学生马傲轩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美国小伙伴索耶·泽克注意到了这个动作,轻轻拍了拍马傲轩的肩膀。“听了这些故事我也很受触动,保持长达近40年的友谊并不容易。这告诉我们,人们可以和与自己不同的人建立友谊。我和马傲轩关系很好,这几天我们总待在一起。”索耶·泽克说。

马斯卡廷中学12年级学生克里斯蒂娜·德弗里斯说:“因为近40年前结下的友谊,我今天有机会来到中国,了解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包養家。”她表示很幸运在这里结识中国小伙伴张温和,“几天来,她帮助我翻译,带我去想去的地方,我们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卢卡·贝隆希望美国学生能够“成为海绵”,尽可能多地从中国之行中汲取养分。“我希望孩子们能从我们这一辈人的故事中看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可以延续的。”他说,习主席同马斯卡廷居民的交往为两国青年树立了榜样。美国学生应邀访问中国,为增加相互了解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代人将友谊的火炬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

20日下午,中美学生一同来到河北正定“中美友谊传承青年林”,结伴种下挂着各自名牌的“友谊之树”。

17岁的美国高中生科林·米雷奇说,“老朋友”的故事让他很受鼓舞。“这些故事教会我要珍惜友谊,尤其是与中国伙伴们跨越万里的友谊。今天共同种下一棵属于我们的友谊之树,不仅在我和中国伙伴之间建立了实实在在的纽带,也象征着美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科林·米雷奇说,他和中国伙伴们在此行期间分享彼此的理想,都期待一同成长为更好的人、成为更亲密的朋友。

看到孩子们为友谊之树填土、浇水,白润璋感慨地说:“习主席给我们种下了一棵友谊的参天大树,现在孩子们又一起种下友谊的小树,这些小树一定会茁壮成长。”

“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友谊传承下去”

在河北,研学团一行还游览了石家庄动物园,近距离接触中国“国宝”大熊猫;参观雄安印象展馆,通过立体沙盘模型、数字讲解员体验新区建设脉动;走进雄安悦容公园,在亭台楼阁、回廊水榭间感受中国园林之美。

最让孩子们感到兴奋的当属看到大熊猫。“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大熊猫,绝对是永远难忘的经历!”17岁的马达琳·希普皮满脸兴奋,“我要把照片发给妈妈,她一定会和我一样爱上这些可爱的大熊猫。”

就在孩子们参观大熊猫馆两天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旧金山动物园于19日在北京签署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意向书。双方将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力争2025年一对大熊猫落户旧金山动物园。

克里斯蒂娜·德弗里斯的家人早上刚刚给她转发了这条新闻。“我的理想是当动物园兽医,现在我知道,我要努力到旧金山动物园当兽医了。”她笑着说,大熊猫将成为她和中国的特殊联结。“以后每当我看到大熊猫,就会想起这次愉快的中包養網心得国之行,想起我可爱友善的中国朋友。”

马斯卡廷中学9年级学生阿比盖尔·谢尔询问她的中国小伙伴鹿珉嘉:“你喜欢什么颜色?”得到答案后,她买了两个熊猫钥匙链,一个留给自己,一个送给鹿珉嘉。“紫色和粉色的钥匙链放在一起是如此地相配。”阿比盖尔·谢尔得意地展示着钥匙链,“当我回到美国,友谊依然陪伴在我们身边。”

习近平主席1985年访问马斯卡廷时的房东德沃切克先生之子盖瑞·德沃切克与研学团同行。看到孩子们结下如此深厚的友谊,他欣慰地说:“能成为朋友真是太好了。研学最有意义的成果之一,就是两国年轻人发现彼此有不同,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意识到,这次旅行可能成就了一生的友谊。”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包養網得更快,转眼就到了研学团中国之行的最后两天。23日至24日,研学营一行来到上海,参观豫园、夜游外滩,走进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亲身感受浦江两畔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马斯卡廷中学11年级学生克里斯蒂娜·库尔特在豫园为父母买了一双筷子作为礼物。她说,如今的马斯卡廷承载了更多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故事和期待。“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很多温暖,也期待着中国朋友到我的家乡做客。只要包養網心得互动能够持续下去,美中人民友谊一定能长存。”

4月23日,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学生在上海外滩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王翔 摄)

置身上海外滩美丽的夜色之中,美国学生爱尔兰·霍尔伯特惊叹于陆家嘴群楼流光溢彩的迷人景象。“中国之行让我近距离感受了中国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同这里的小伙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去之后,我会告诉家人、朋友,他们都应该至少来中国一次。”

15岁的瓦莱里娅·巴尔塔扎尔想到马上就要离开中国,十分恋恋不舍。“我会记得有趣的中国传统课程、博物馆新奇的展品、各种好吃的食物,还有可爱又热情的中国小伙伴们。”她说,自己现在更能理解研学团名称“友谊传承”的意义。“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友谊传承下去。回国之后,我会鼓励上小学的妹妹学习中文,鼓励她到中国来,交中国朋友。我想这就是我传承这份友谊的方式。”(记者董雪、白林、张粲、杨恺)

推动“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高质量发找九宮格共享空間展_中国网

践行“一带一路”新发展理念 推动“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新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科教合作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两任斯里兰卡总统的见证下,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高教部、城市规划与供水部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简称“中-斯中心”),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防灾减灾、水环境与安全供水、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科学院已资助中斯合作项目近20项,10余家研究所陆续参与对斯合作。中-斯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斯里兰卡研究生,累计招收培养研究生100余人。通过国际人才交流计划,资助20余名斯里兰卡籍专家来华开展合作研究。面向斯里兰卡海洋、水务、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开展实用性短期培训及课程教学,累计培训逾1000人次。通过搭建平台、国际合作项目、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式,中-斯中心为促进中斯两国民心相通、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在2016年4月和2023年10月,中-斯中心的工作先后2次被列入两国联合声明。

中国-斯里兰卡科教合作需求

斯里兰卡是南亚次大陆南端的印度洋岛国,地理位置关键。位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之间,是东西方贸易交通航线必经之路上的最重要补给点之一,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斯里兰卡科技基础落后、人才匮乏,海洋热带风暴、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经历了2004年印度洋海啸、2019年暴恐事件和2022年经济危机后,对我国的科技合作需求日益强烈。

斯里兰卡长期关注海洋防灾减灾和环境保障。该国附近海域是印度洋热带物质和能量交换强烈的区域,是南亚季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影响到我国的降水和气候变化。但由于斯里兰卡在海洋研究方面的不足,对海洋防灾减灾的主要方面,如海洋环境水文气象要素的特征规律、红树林消浪机制等缺乏深入认识,以及海洋环境预报能力不足,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和汉班托塔港是“一带一路”重点工程、旗舰项目,对海洋环境保障有强烈需求。

斯里兰卡近年也逐渐认识到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大约2%的海岸线为珊瑚礁分布区,珊瑚礁类型主要为岸礁,已知珊瑚289种;但1998年的高温造成了珊瑚大量死亡,部分区域甚至死亡率高达100%。斯方专家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30年里,斯里兰卡东岸珊瑚礁可能减少5.54%,西岸珊瑚礁可能减少17.76%,其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形势极为严峻。同时,斯里兰卡海参、鱼类、虾蟹等养殖品种的育苗育种技术和红树林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缺乏。作为世界著名的观鲸圣地,其对鲸类生态系统、种群变化、迁徙规律、栖息地环境要素等都认识不足,存在未知风险。

此外,斯里兰卡中北部长期受到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困扰,患者多达40万人,多是男性劳动力。该疾病与饮用水和水环境相关,长期困扰斯里兰卡中部地区,被其历届政府关注。中-斯中心希望通过安全供水技术来解决饮用水和水环境问题。

目前,斯里兰卡刚经历了经济危机,处于经济虚弱期,亟须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经济恢复。斯里兰卡有关机构不断表达与中国科学院加强合作的愿望,包括海洋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已与斯里兰卡高教部、供水部等部委签订部级协议(含合作备忘录)8项,其他各类合作协议30余项。

中-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成果进展教學

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推动中-斯中心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并有新的突破,在国际科教合作中取得新实效。

根据中斯双方的合作计划,中国科学院依托中-斯中心平台,建设斯里兰卡及其周边海域海洋环境观测网络和数值预报系统研发平台,开展生态系统调查及饮用水安全与水环境研究与技术示范,开展联合水下考古,研发防腐蚀材料和技术。这些合作提高了斯方的风险管理和预测预报能力,为斯方了解本国水域生态资源本底情况提供科技支撑,为绿色生态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教學場地料,提高了斯里兰卡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了中斯双方的科技考古成果的交流和文化纽带;这不但促进了民心相通、合作共赢,还为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进展

创新安全发展,初步建成海洋立体观测网络,搭建海洋预报系统,服务斯里兰卡防灾减灾

在观测网络建设方面,中-斯中心针对季风气候背景下海气相互作用引发的热带风暴、暴雨等灾害,与斯方自2012年开始在斯里兰卡建设近海海洋环境观测网络;采取陆基、近海与远海观测相结合、时间序列观测与航次大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斯里兰卡建设了多个观测站点,实现海洋大气边界层、季风环流与近海海洋环境要素的长期、稳定和有效观测。该观测网络获得的数据由中斯双方共享,这为开展斯里兰卡海洋灾害预报与成因机制研究、工程环境保障和环境生态研究等提供观测资料支持。该观测网络为斯里兰卡加强对季风气候与海洋天气环境的认识,提高各有关机构的管理能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与设施基础。

在预测预报系统建设方面,搭建的“斯里兰卡海洋环境预测预报系统”已经在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实时运行,并发布给海洋、渔业、环境等有关部门,为渔民、工程、海事活动等提供海洋环境数据保障。随着斯方需求不断提升,对该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据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初步评估反馈,预测预报系统使斯里兰卡显著地降低了人员、财产损失;经常查收预报预警信息的当地渔民都知道,这是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大学合作开发的预报系统,是科技合作造福民生的范例。该系统还在2020年9月斯里兰卡东部油轮起火、2021年5月科伦坡附近货轮爆炸等应急事件中,及时向斯方发布预报信息,助力应急事件处置,得到了斯方政府部门的感谢,并被当地媒体积极报道。

绿色共享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特色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方面,中-斯中心不但为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环境监测预报的服务功能,而且在珊瑚礁、红树林、鲸类等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开展了资源调查、保护育种等多方面工作。2023年初,在科伦坡港口城附近发现珊瑚,中-斯中心马上开展联合调查研究,确认了这一新的珊瑚分布点;通过对数十种聚會場地珊瑚和珊瑚礁鱼类等生物进行分析,发现珊瑚种类超过30种,珊瑚密度可达到60个/平方米,鱼类超过80种,这个新生的珊瑚分布点构建了人工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新热点,此时发现新生珊瑚具有重要意义。近30年来,斯里兰卡海域珊瑚因全球气候变化逐年减少。在其后举办的中国-斯里兰卡珊瑚礁生态联合研讨会上,各国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斯里兰卡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事件,斯里兰卡急需引入生态保护技术。中-斯中心已陆续与斯里兰卡科研机构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联合研究及生态保护技术应用。大量热心民众和网络直播爱好者被新生珊瑚分布区和联合研讨会所吸引,并对中斯联合开展珊瑚保护研究表达了热情的支持。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该合作有望成为中斯“一带一路”海洋经济与生态文明共建的典范。

在海洋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中-斯中心与斯里兰卡海洋研究机构合作,达成了合作共识。斯里兰卡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鲸类栖息地,种类较多,并存在季节性迁徙的生活规律;观鲸活动也是斯里兰卡的重要旅游项目。中斯合作双方已制定了下一步考察研究方案,以助力鲸类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中斯双方还在红树林资源调查、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得到了斯方高度肯定,显著提高了斯方对红树林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协调开放共享发展,联合开展水环境与水技术研究示范

斯里兰卡中北部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的致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晰,历届政府对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重视。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国家供排水委员会、佩拉德尼亚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水环境与水技术研究示范项目,以提升斯里兰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能力,也促进了我国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走出去”发展。

在安全供水与水环境研究方面,通过病区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精细刻画了CKDu病区地下水水质地图,发现地下水中高浓度氟、钙离子的共存和高温的联合作用可能是导致肾病的重要原因;通过识别斯里兰卡旱区不同存储阶段雨水中的典型污染物,确定后续净化工艺的关键技术指标;构建了斯里兰卡CKDu高发地区供水管理平台方案,为斯里兰卡制定全国供排水设施建设规划和水资源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援助;调查了斯里兰卡全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方案;调查斯里兰卡岩石土壤与地下水的地球化学元素组成,为斯里兰卡地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处理技术方面,3套地下水处理示范设备在斯里兰卡CKDu病区稳定运舞蹈場地行,持续为周边数千居民和1000多名学生提供安全的饮用水;面向CKDu病区安全供水的4套大型设备和数十套小型设备已于2022年底启用。基于先进仪器设备,运行团队已经完成水质参数测试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现已可以向斯里兰卡及南亚地区提供近300个水质参数的测试服务。开发了电絮凝—沉淀—过滤—紫外消毒净水工艺,该工艺无需外加水处理药剂,解决了农村供水运维繁琐、水质稳定性差的难题;并集成开发出研发的新型易维护装配式饮用水厂,在斯里兰卡中部省梅提哈卡村交付启用,解决了这个偏远山区的村民长期直接饮用简单过滤的地表河水问题。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斯里兰卡供水部国务部长及当地村民共同出席启用仪式,新的水处理设备还将陆续在斯应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为改善当地的供水状况作出了实质性贡献。特别是太阳能净水设备,为缺电地区的村民带来了极大方便,因此每次中方科研人员回访时都会受到当地村民特别热情的接待,深切感受到民心所向。

能力建设共享发展,联合培养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院通过“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联盟(ANSO)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奖学金等资助计划支持斯里兰卡留学生来华攻读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中-斯中心已招收斯里兰卡留学生100余名,并成功开办了“海洋环境科学斯里兰卡硕士班”。斯里兰卡留学生大多在华学习表现优异。例如,硕士毕业生J. Bimali Koongolla获得“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国际毕业生”荣誉。多数斯里兰卡留学生积极回国工作,在单位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学成回国的Madhubhashini Makehelwala博士现已担任斯里兰卡供水部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常务副主任;她的第一作者论文荣获2023年斯里兰卡总统科学研究奖。毕业生集体在每年春节都会向中-斯中心和导师们发来祝福,并自觉积极筹办校友会活动。

中国科学院还推动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包括不同学科的培训班和访问学者合作等。牵头组织了多个“一带一路”科技培训班,如“一带一路”海岸带生态养殖与生物技术国际培训班、“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实验测试技术国际培训班、水与环境国际培训班等,斯里兰卡学员积极参加培训,取得热烈反响。7名斯里兰卡学者通过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来华访学合作,其中PIFI学者S. Malaviarachchi教授于2023年当选斯里兰卡科学院院士。

思考与建议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斯中心将充分激发潜力,让印度洋周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享科教合作高质量发展机遇。共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与技术应用示范,多学科交叉统筹,既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也是民心相通的合作项目。资助更多科学家来华访问学习和工作,培养更多科技人才,壮大中斯科教合作的队伍。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方式,既通过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提升当地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还能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等新型产业进入当地市场改进适用于当地的创新技术、输送相应的创新人才,实现互利共赢。推广科技创新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的合作模式、“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方式,发挥中斯科教合作的示范效应,吸引印度洋周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搭建区域性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我国在印度洋的大洋科考能力及中斯合作示范的优势,支撑各学科涉印度洋区域的国际科学计划。

(作者:姚景龙、张长生、罗耀、张镇秋,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陈海涛,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杨敏、魏源送、王亚炜、钟慧,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卫强,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斯里兰卡热带海洋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教學場地